城市观察 | 锚定绿色试点示范,济宁绿水青山颜值更高

责任编辑:刘凯平

记者 陈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济宁坚持做好全民动员、因地制宜、科学专业、长效管护、综合效益的全面统筹推进,探索实施“五方工作合力、五个专门模式、三类绿化空间、三项技术体系、五项增收措施”的“五五三三五”工作机制,实现全市域科学绿化、生态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2022年以来,济宁锚定打造“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先行区”目标,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对全市6.76万亩宜林荒山实施攻坚。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荒山绿化6.23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在算清双碳账,高标准推进“生态美”的同时,也绘就公益增岗、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家乡向绿之变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暖洋洋的日光乘着微风,闯入田间、山野,唤醒了万物复苏,也吹绿了济宁大地。“驾车驶下泗水南高速口,绿意便直扑眼前,绿树、嫩草营造郁郁葱葱的怡人风光,红色、粉色、紫色等多彩花朵提升了道路‘颜值’,铺展开一幅鸟语花香的绿色画卷。”泗水县圣水峪镇皇城村的张丽在济南工作,驱车回家时,家乡的向绿之变令她十分惊喜。“不仅道路景观极大提升,周边的五碟山、四峪山等荒山也变得郁郁葱葱起来。”

960

昔日的荒山、秃山,改换新颜蜕变成绿山、景山,离不开济宁荒山绿化三年行动的实施。2022年济宁约有荒山7.098万亩(含退化林地),其中宜林荒山占6.76万亩,由于济宁市荒山多属泰山山脉的余脉,区域以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山地为主,土壤瘠薄,植树难度极大。

于是,一场“愚公移山”式的全民种树活动,在济宁拉开大幕。市级层面,济宁市委、市政府将科学绿化工作纳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至2024年),编制《济宁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并组建荒山绿化工作指挥部、成立工作组,为工作开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有关县市同样成立指挥部,市、县一体强力推进,统筹实施。镇村一级则充分调动当地群众主人翁意识,为荒山绿化高质量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济宁启动“万名干部绿化荒山”行动,以高度行动力、凝聚力,激发强大号召力。全市上下形成一股不讲条件、不怕困难、敢拼善拼的植树之风。

荒山生长环境差,那就选择耐寒、耐旱的黑松、侧柏等植被;土薄难以植树,便引客土上山;水土难存,那就用一块块青石垒出鱼鳞坑;山上水少,便铺设管道,引水上山……荒山一次次试图以艰苦环境阻挡绿化的脚步,又一次次地在实干的济宁人面前败下阵来。一层层土覆盖贫瘠、一桶桶水浇出希望,四基山、四峪山、五碟山、牛郎山、狼洞山等荒山上,义务植树的人络绎不绝,绿色也逐渐长满山头,原先的“疮痍”荒山,如今已成希望的田野。

2022年以来,济宁市已累计完成荒山绿化6.23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中,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山东建设科学绿化示范省重点实施项目,片区内3个县13个乡镇64个山头的重点区域,先后实施了人工造林2.2万亩、修复退化林2.2万亩、森林抚育4.6万亩,在全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工作总结推进会上受到点名表扬。


造管护三合一

解决了“种”的难题,还要做好“护”的功课。

为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济宁建立专门绿化队伍、建设专门管护设施、配备专门的设备、组建专门管护队伍、落实专门资金等“五个专门”,打造“造、管、护”全链条工作机制。

“我们山上建立了土壤监测、羊脸识别、水池水位监测、森林防火监控等一网覆盖的智慧化平台。采用物联网云平台模式,实现了对造林区域的全面管理。”望着逐渐葱葱郁郁的四峪山,护林员郑欢眼中流露着自豪与期待。“以前这些地方光秃秃、灰蒙蒙的,如今随着侧柏、黄栌等苗木茁壮生长,绿意占满了山坡。而且,通过智慧手段的加持,监管、维护变得更加简单。”他补充说,前段时间,监测显示土壤中水分较少,于是他马上组织周边村民,对树木进行灌溉,“总共约600亩山地,一般3-4天即可灌溉完成。”

960

与此同时,护林员高绪春正步履不停地巡着山。“巡山主要包括苗木的补植、病虫害防控、护林防火等相关工作。”他介绍,四峪山片区面积1000多亩,每天至少要巡山4次,一圈下来大概40多分钟。山路崎岖且陡峭,上坡、下坡极费脚力,但高绪春从不觉得辛苦。

“在这样的荒山上植树十分不易,我们要好好巡视、爱护这些树木,才能让大家的辛苦不被浪费。只有造一片、护一片,林子才能活一片、绿一片。”他补充说,羊脸识别系统,能够把4-5公里范围内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保证一旦发现牲畜上山,就能立即驱赶,有效解决了牲畜毁林的问题。

“‘五个专门’有效解决了路不通、水不通、设施不通的问题,提升了树木存活率,是保障荒山造林成果的关键。”济宁市林业服务中心综合部副部长江超说,按照每200亩配备一个蓄水池、每500亩配备一眼井(或一处水源),一个山头至少建设一条施工所需的道路的标准,全市累计建设水井71眼、蓄水池230个,铺设引水管网395.5公里,建设护林房173个、封山墙和硬质隔离224公里。资金方面,202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绿化资金4.2亿元,有力的保障了绿化的进度和质量。“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严格落实‘五个专门’工作,为荒山绿化攻坚行动提供保障。”


生态账富民账

荒山绿化不仅仅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态账,背后还包含富民账、“双碳”长远账。青山绿水的建设中,金山银山铺展眼前。

“今年是我上山植树的第三年了,之前白龙山、桃花山我都去种过,不仅看着荒山越来越绿,变得更好看,我也从种树中获得了收入。”两城镇黄山村村民孙贵和谈起家门口的工作机会十分激动。“前些年,我跟着建筑队在外打工做些重体力劳动,慢慢随着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了就闲了下来,没有了收入来源。现在好了,我在荒山绿化上跟着大家做些种树、维护的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很适应。”他补充说,无论是前期种树,还是后期管护,都有专车接送他们到山头,每天还有100元的收入,他感到很满足。

其实,这正是荒山绿化行动,为村民增岗增收的一个缩影。济宁推行“工程造林+镇村绿化队+村护林队”模式,由村里组建绿化队伍承担本村或邻村荒山绿化工作,包绿化、包养护、包成活,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村民增收。相关测算显示,济宁市三年荒山绿化期需要栽植苗木550万株,共需人工12万人次,预计可增加群众收入3700万元。

此外,项目竣工验收后,林木后期养护交由属地村负责,通过创设公益性护林岗位以及林产品增值收益,可为村集体和群众持续提供稳定收入来源。邹城市峄山镇的小牙山,原来是一处废弃矿坑,经过近几年的持续修复,400多亩山体先后栽种了蜀桧、黑松等苗木10万余株。如今,荒山披新绿,带动周边发展生态旅游,5个村集体年增收500余万元。


挖潜碳汇市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因此,林业碳汇大有可能成为备受青睐的“国之重器”。

瞄准未来,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加强与济宁市土发集团及有关技术支撑单位的对接合作,重点针对筛选出的符合碳汇造林开发条件的3.4万亩新造林,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委托协议签订工作,力争2024年在国家碳汇开发平台(CCER)完成备案审查,实现荒山绿化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并形成可预期、持续稳定且不断增长的生态红利。

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正在济宁徐徐铺展。又是一年植树节,为高质量打好荒山绿化三年收官战,山野田间再次掀起义务植树的热潮,欣欣向荣中,济宁愈发以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底色。